“哎呀,老赵,这次你可让你徒弟给打败了。”“青出于蓝胜于蓝,我的徒弟我骄傲!”赵守胜面对同事的调侃,神情充满了自豪。在山东能源工会组织的“山能工匠”竞选答辩会上,徒弟张鹏以综合成绩第一名,师傅赵守胜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全部入选2023年“山能工匠”。
▲导师带徒现场——赵守胜(右)徒弟张鹏(左)
“能够获此成绩,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通过导师带徒机制,让我有幸认识这么好的师傅。”张鹏动情地说:“他待我如同家人,工作中总是毫不保留地传授知识,犯了错误也是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看我们加班辛苦,师傅常常帮我们去打饭。这次我来参加答辩竞赛,既是为了兑现师傅一直以来对我的嘱托和培养,也是为了展现公司工匠精神和意志。”
赵守胜
一个从基层摸爬滚打的技术工人,30年来苦练本领,用汗水与拼搏助力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通过个人不断努力,从一名普通一线职工逐步成长为机加工行业领头雁,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高级技师,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出张鹏、刘玉保、姜宁庆等30余名技术专家、生产骨干,他们中有技能比武状元,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有山能工匠……“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传授他们技能,看着一个个徒弟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徒弟们取得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都能让我开心好久。”赵守胜说。
赵守胜师徒两人,是东华重工兖矿智造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个公司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针对青年职工文化程度较高、可塑性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等特点,以师徒结对“传帮带”为载体,着力加强青年职工队伍建设,形成了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技师服务站推进会现场
传道授业,“新兵”变“精兵”
兖矿智造公司从新入职职工抓起,组织他们到车间各岗点、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技术工艺中心、质量检验中心等进行轮岗培训,让每名新入职的职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全方位了解企业生产全流程。随后选定导师,签订师徒协议,制定双向互评体系。导师结合自身优势,分专业、分类别开展专项培训,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让他们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致力把青年职工打造成为精通业务的“政策通”、熟悉情况的“活字典”、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学习业务知识是对我们刚入职的新兵来说本来是一个挑战,但没想到入职就会有自己的师傅。跟着师傅在现场摸爬滚打,让我工作更加有方向,成长更加有信心,现在我感觉自己每一天业务都在精进。”新入职大学生贾超说,“前两天跟随师傅一起参加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更是让我长了见识,更加坚定了成长成才的决心!”
近年来,由年轻职工重点参与的项目ZY29000型液压支架立柱缸径突破φ630mm,支护高度突破10m,成为目前世界上工作阻力最大,采高最高的液压支架;8.2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入选国家品牌战略计划,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科学技术创新进步一等奖”;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承压达到50000KN的液压支架整机试验台建成投入使用。
▲赵守胜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培训现场
创新平台,“问题”变“解题”
兖矿智造公司高度重视平台建设,为青年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近年来,先后建立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技师服务站、国际焊接培训学校、青年创客联盟等平台,让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青年职工积极加入进来,他们的技术技能都是行业翘楚。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深耕一线,与各类设备为伍,许多好的想法、建议不知道如何去落实、去创效,进入平台管理以后,通过系统学习、导师指导,培养出一大批车间技术工人能独立完成创新成果的申报、合理化建议的编写、“五小”成果的申报,等等。
“在以前我觉得干好数控车工就是最大的理想,进入技师服务站之后,通过师傅教导,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车间采纳,创新的五小成果被转化应用,让我获得很大成就感。”兖矿智造公司“智造技能大师”宁辛认真地说。
兖矿智造公司通过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涌现出一批综合型技能人才。比如车工孙卫东,利用橡胶套的防震、涨紧作用对活塞杆深孔加工托架进行改造,解决了因震动引起刀头崩刀的现象;职工张春雷,改进支架拆卸过程中人工撞击的方式,设计销轴拆卸装置,人工效率提升一倍以上。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他们来自车间一线,通过创新创效,个人价值不断得到提升,他们也在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创新型人才。
▲山东省首席技师顾生兵参加导师带徒签约仪式
薪火相传,“徒弟”变“师傅”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