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力(Manpower)。人是生产管理中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围绕人的因素,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方法。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是造成产品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不尽相同,其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以及对产品质量理解不一样。作为管理者,应当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采取的控制措施:①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②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③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频次;④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2)机械设备(Machinery)。生产中,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企业的发展,除了人的素质需要提高,机械设备也需要更新,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近年来,公司装备不断更新换代,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对机械设备的主要控制措施有:①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②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③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物料(Materials)。物料指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 当前,随着工业生产分工细化,大型设备一般有几十种配件、几个车间同时运作。不论在哪一个车间、哪一个环节,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生产运作。好的企业管理者,是能纵观全局的人。对物料的主要控制措施:①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②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③合理选择供应商;④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4)方法(Methods)。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流程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对工艺方法的控制措施:①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②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③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调整;④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⑤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5)环境(Mother-nature)。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生产优质产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6)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经过培训和授权的测量人。主要控制措施:①确定测量任务及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②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③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④保存校准记录。⑤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