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一阵风”式宣贯,杜绝“水干地皮干”说教。2024年,东华重工党委把形势任务教育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通过建立初心、匠心、安心、暖心“四心”宣讲队伍,创新推行“理论+宣教”“榜样+文化”“安全+稳定”“关爱+关怀”模式,推动形势任务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理论+宣教”不忘初心,筑牢思想高线
理论宣教是加强理论武装、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共识、引领方向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东华重工以领导带头讲、邀请专家讲、微课处处讲的形式,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的向导、实践行动的指南。
领导带头讲。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成立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初心”宣讲团,结合“1+1+N”联系服务基层机制,以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为契机,深入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宣讲,增进了干部职工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邀请专家讲。充分利用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走出去”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理论培训5期,“请进来”举办“智慧重工大讲堂”3期,以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学习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如何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微课处处讲。坚持“学习+实践”和“线上+线下”双阵地、双平台,开展了“领导干部上讲堂”活动,把理论宣教搬到生产一线,进一步提高教育及时性和覆盖面。此外,还用好网络媒体阵地平台,将党课与视频展播相结合,录制宣讲“微课堂”6期,精心制作的5件微党课视频受到中煤政研会表彰,着力打造沉浸式、行走式的“初心课堂”。
以生动鲜活的事例来佐证道理,变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针对性地引导。今年以来,东华重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队伍结构,多层面壮大宣讲队伍,成立了以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为主体的“匠心”宣讲团,立足岗位讲经历、谈感受、话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凝聚了干部职工思想共识。
讲好发展故事。今年下半年,东华重工陕蒙装备维修中心“火了”,他们用敬业奉献、执着专注诠释着“工匠”精神,他们省外创业故事获省属企业故事类宣讲三等奖,备受推崇和点赞。当前,东华重工正处在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力、改制单位的生机换发、园区运营的有力推进。通过讲好发展故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发展信心、迸发发展热情、投身发展实践,再立发展新功。
讲好典型故事。从党员先锋、劳动模范、青年工匠、巾帼标兵等不同层面,精心选出职工群众认可的优秀代表,深入基层单位,用“家常”语言、鲜活事例,并配以PPT展示相关图片、影像等,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工作体会,以真情的表达、朴实的内容感染和影响身边职工。今年以来,东华重工从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中选出22名代表,巡回宣讲27场次,深受广大职工欢迎。
讲好文化故事。将“匠心文化”创建作为着力方向和工作主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主动性,成立了“匠心智汇 创新联盟”,深化开展了“质量提升”“技术改造”等活动,截至目前,联盟创新成果立项81项,完成60项,开展专家问诊18次,破解难题94项,举办研讨沙龙29次,累计创效约1000余万元,推动工匠文化、优良传统落地生根。
“安全+稳定”共建安心,守牢发展底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东华重工牢固树立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友、实打实办事,切实做到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
当好“安全宣讲员”。始终把安全宣教摆在重要位置,以“讲评式”“案例式”“体验式”教育为载体,安全包保、安全培训、媒体宣教、结对帮扶、群团监督及“安全不放心”排查等,一项项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紧锣密鼓、多点开花,让安全宣教更接地气、更有特色、更具温度、更显实效,为企业安全发展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当好“维权代言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通过职代会、集体合同、职工代表提案等途径,对职工薪酬福利、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坚持将企业改革改制、职工分流安置等重大问题事项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当好“问题化解员”。人员分流安置、特繁工种职工提前退休是困扰输送机事业部改革改制的难题。为此,东华重工大力开展“带案下访”活动,对思想顾虑多、个人诉求多的分流职工一对一座谈交流、面对面解疑释惑,第一时间解开职工心里的“疙瘩”,澄清职工思想的“误区”,回应职工心理的“诉求”,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东华重工改革发展的鲜明主线。东华重工在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中,坚持把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根本,着力把“辛苦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赢得广大干部职工欢迎认可。
倾心开展志愿服务。注重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发力,整合党员、团员、群众,以女工、新入职大学生为主体,组建暖心重工志愿服务队,开通“服务热线”,开展扶危帮困、义务劳动、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点点滴滴滋润职工心田。
精心实施精准帮扶。聚焦生活困难职工、子女高考家庭、省外创业队伍等不同群体的需求点,在落实既有帮扶服务措施的基础上,设立了扶贫送温暖专项基金,建立了“三必访、三必帮”(困难家庭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劳模先进必访;特殊群体必帮、合理诉求必帮、家庭困难必帮)关爱帮扶机制,为职工提供亲情化服务。2024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家庭、残疾职工、金秋助学和大病救助共220人,慰问金额29.4万元。
用心丰富文化活动。为劳动竞赛鼓劲、为经营创效加强,把安全形势、生产任务、降本理念,编成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车间、到岗点,开展文艺演出,提振了精气神、汇聚了正能量。同时,创建“文体协会+活动阵地”模式,10个文体协会广泛开展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